这几天我熬夜看球,每次看球总准备一些瓜子、黄酒、干果蜜饯之类的零食,好个不亦乐乎。
每届世界杯,一般会在夏天,往往都会带动啤酒、零食等销量的大幅增长。不过,本届世界杯有个特殊之处,不是在夏季开赛,而是在冬季,这就带来一个有趣的变化。比起喝啤酒、撸烤串,吃冷盘,大家更喜欢来点热乎的。凌晨时分又叫不到外卖,这时候,火锅预制菜意外走红,成为球迷的新宠。
我朋友在美团做配送,他说世界杯期间,正好赶上冬天,不断的降温,让火锅预制菜销量成倍地增长。其中羊蝎子火锅、韩式火锅等预制菜销量增长突破300%。听说生鲜电商叮咚买菜,还推出多个“观球套餐”,比如,胡椒猪肚鸡火锅叫“梅开二度”套餐、海南椰子鸡火锅叫“进了球椰”套餐、酸菜鱼火锅叫“鱼跃冲顶”套餐,等等来迎合球迷的口味。
预制菜前两年的火爆,我们理解的一般都是TB端的火爆,市场的大头都在B端,为餐馆、小饭店、大型连锁餐馆提供预制菜,这部分占了预制菜市场80%以上的份额。而直接面向消费者的C端市场看着热闹,北上广等大型城市的消费力量也很不乐观。其实在很长时间里只是陪跑。本次世界杯,意外地创造了一个绝佳的C端预制菜消费场景,提振了一把C端市场,让很多原来主攻B端市场的预制菜企业加快了C端布局。
To B端到To C端,企业面临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或者一个企业的护城河是什么?很多人认为生产的东西和原材料都差不多,口味也差不多,只不过是客户不同而已,所以最大的挑战是营销能力。
其实不然,按照我多年从事零售的经验总结,预制菜市场比营销能力更核心的,是供应链的供应能力和需求能力的平衡。
To C端供应链能力属于零售业的范畴,重点是提高供应链的灵活性,根据消费者随时变化的需求来灵活调整供给。所有的零售商品的整个链条可以分成两段:前一段是“从原料到成品”,这是制造供应链;后一段是从“从成品到消费者”,这是零售供应链。前一段偏制造业,制造供应链的核心是关注效率、成本和质量,比如核心指标包括:计划达成率、订单满足率、生产周期、设备的利用效率、产品成本、良品率,等等。后一段偏零售业,零售供应链上流动的是成品,而且出厂时往往是用工业规格的大包装批量存放。在成品发往各地渠道商、零售商的过程中,要将大包装逐步解包,以较小的包装规格运送到下一个节点。到最终摆上零售商的货架时,商品是处于最小售卖规格状态。所以,零售供应链是把品牌商集中存放的产品不断解包、发往全国各地,是个物质分布逐渐发散的过程。
零售供应链的核心是有效性,“体现在把合适的商品以合适的价格和合适的数量在合适的时间放在合适的市场,卖给合适的消费者。”
总结起来,零售供应链最核心的能力:精准识别目标客户,满足他们的需求,并且能够将需求转化为精准供应的能力。具体来说,就是针对客户需求,进行精准研发、选品、组货、采购、运营。这在服装零售行业被称为“商品管理”,在商超便利店行业被称为“品类管理”,在餐饮连锁行业被称为“菜单管理”。
在我看来,供应链一词可以改一下,不能只管供给,更应该管理需求,因此叫供需链是不是会更合适一些。这就是企业的核心管理能力!
延伸到现在火爆的自媒体短视频业态,正好契合零售供应链的核心竞争力。 基于内容的标签精准定位兴趣用户,反向推送供应,提高了精准度,本质上也就是提高了商业效率。 To B 供应链——每个人生产产品并集合的过程,注重效率 To C 供应链—— 根据客户需求进行产品分发的过程,注重供需匹配度,在这个底层逻辑上加入了人工智能算法。
传统的零售企业现在必须要改变,00后新新一代消费折射出来的是人观念的转变。对于个性化与精致化的需求可能也会不断的改变,因此,对于商家而言,既要洞察需求,用内容吸引用户,触发用户作出选择,也要做好供应链管理,持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全鱼社,一个涵盖网络创业、副业赚钱、自媒体、短视频和直播电商等高质量学习平台,点击加入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itongsx.com/966.html